湖南兴怀新材料产业园从签约到首台窑炉点火,奋战223天,创造了怀化产业发展史上的奇迹,推动怀化产业发展实现根本性突破——
昂首阔步向未来
记者 杨玉捷 佘瞿成 李金欣 通讯员 吴湘怀

这是怀化“立足新发展阶段、贯彻新发展理念、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”的生动实践。
这是怀化永葆“闯”的精神、“创”的劲头、“干”的作风奋力谱写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
这是怀化广大干部群众秉承“吃得苦”“霸得蛮”的湖湘精神,坚定不移大抓产业、狠抓产业、猛抓产业,用梦想之笔书写的喜人答卷。
风起潮涌正扬帆,击楫中流破浪行。
12月26日,湖南兴怀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首台窑炉点火!

从5月13日签约到首台窑炉点火,总共奋战223天,刷新了项目建设的“怀化速度”,这不仅是东旭集团自身的速度,更是市委市政府、高新区与东旭集团合力跑出的“加速度”,其背后正是怀化市在奋力建设武陵山片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征程上,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转型发展,实现从转型升级到蝶变跃升的新跨越。
形成共识——
“坚持全环节跟进、全过程服务、全要素保障,紧盯目标,大干快上,确保如期点火投产”
站在“十四五”新的起跑线上,“赶超”成为怀化新时代发展的最强音。
怀化市把握国家和省里的重大战略机遇,审时度势,明确全面落实“三高四新”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、奋力建设“三城一区”,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。
“空口袋鼓不起来。”怀化的决策者深谙,建设“三城一区”,必须以产业做支撑,才有实力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。而要把产业抓上来,必须要有一流的大项目好项目。
今年4月,得知500强企业——东旭集团正在进行新的战略布局,市委书记、市长轮番上门,并3次全程接待东旭集团董事长来怀化实地考察,最后促成东旭集团投资75亿元,在怀化实施4个高科技项目。
“项目签订协议后,书记、市长十分重视,经常询问工作进度,不仅如此,还非常关心我的生活情况,让我感觉很暖心。”东旭集团怀化基地总负责人宋述远说。
采访中,宋述远还向记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:6月22日晚上,为了赶工期,项目进行夜间作业,没想到书记夜巡工地,慰问战斗在一线的建设工人。“当时书记刚刚散会,会后已经是凌晨,没来得及休息,就马不停蹄地赶往项目现场,这样的重视程度让我们发展底气更足。”宋述远说。

以上率下,示范带动。12月12日,在专题调度东旭集团项目建设时,市委书记雷绍业强调,推进湖南兴怀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,坚持全环节跟进、全过程服务、全要素保障,紧盯目标,大干快上,确保如期点火投产,推动怀化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。
高新区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挂帅的工作专班下沉一线,与项目建设方一道,拿出了“晴天大干,雨天巧干,白天拼命干,晚上加班干”的劲头。
这份干事创业的劲头,为湖南兴怀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首台窑炉如期点火投产提供了保障。
多方聚力——
100天,完成10亿元投资任务;开工后186天,实现首条生产线点火

12月中旬,记者来到高新区湖南兴怀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工地,只见吊车长臂挥舞,挖机奋力掘进,工人挥汗如雨,场面十分壮观。
指向前方一块正在浇筑水泥的场地,宋述远向记者介绍,为了点火仪式如期顺利进行,目前工人正在加紧施工搭建点燃窑炉的台子。
据了解,湖南兴怀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从5月13日签约,第二天注册公司;15天,完成22万土方的清表;100天,完成10亿元投资任务;开工后186天,实现首条生产线点火。
短短7个月时间,从签约到点火,如此迅速,秘诀在哪里?
“多方聚力助项目建设加速快跑。”宋述远说道,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、高新区的全力协调加上公司的积极配合,保证了项目如期点火。
据介绍,玻璃制造行业的主要燃料是天然气,为了保障企业的用气需求,让企业安心发展,高新区和市发改委进行多次协调。
“像我们这种高新企业,天然气需求量大,燃料成本占我们总成本的30%左右。全国各地市的天然气价格都不一样,高的7-8元/m3,低的在3元/m3以内。打个比方,假如公司一年需要五千万立方的天然气,按照每立方不超过3元的价格算,那就可以节省两个亿的成本。”宋述远说道。
“不仅扶上马,还要帮扶我们再走一程。怀化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如此重视企业家,我从业二十多年来从未遇到过。”分别在郑州、石家庄、辽宁、安徽、江苏等地做过基地负责人的宋述远谈起怀化对于企业家的态度时,频频称赞。

工人在生产线紧张忙碌
据悉,湖南兴怀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首台窑炉点火,意味着该生产设备已经进行调试阶段,2022年4月26日将实现首批良品下线,其他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。
优化环境——
刀刃向内,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
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,“要坚持壮大实体,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。”“深入推进‘放管服’改革,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,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,不断提升发展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。”
如何让企业留得住、发展得好,优化营商环境,让企业享受“放、管、服”改革红利成为重中之重。“纵深推进‘放、管、服’‘一件事一次办’‘三集中三到位’改革,遵循‘不叫不到、随叫随到、服务周到、说到做到’的原则,为企业提供宽松的生存条件。”市委副书记、市长黎春秋说。
近年来,怀化针对企业的“痛点”“难点”,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“减法”、做强监管的“加法”和优化服务的“乘法”,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,以主动服务、优质服务让企业放心、顺心。
湖南兴怀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快速落地、加速发展,就是怀化市营商环境改善的最好诠释。
“湖南兴怀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签约的当天下午,我们就召开了项目推进会,成立工作专班,第二天完成公司注册。”怀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喜松告诉记者。这样的超常规速度,进一步坚定了项目落户怀化的信心。
为助推企业发展,高新区始终把园区企业的任何小事当成大事来办,实行“亲情式”“保姆式”的“包保责任制”,“点对点”全程跟踪代办相关手续,帮助解决资金、用水、用电、用气等问题,真正做到“企业需求就是园区要求”。

怀化高新区广场
湖南兴怀新材料产业园项目规划建设的2条Mini LED背板及高端电子保护玻璃生产线对用人的学历和技术要求较高,为破解这一难题,高新区和市人社局通过与高校合作、开设专场招聘会、多次上门做工作等途径广泛吸纳人才加入。
“当时我们的态度是:若是招不到人,咱们高新区的干部和人社局的干部顶上去当普工!”张喜松说道。正是这样破釜沉舟的态度,半年时间,一栋栋厂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。
在怀化高新区,举全员之力抓项目,动全员之策促发展已经成为园区上下的共识。
今年6月23日,湖南兴怀新材料产业园项目进场,根据设计,30万方土方需要转运出去,而时间节点只有一个星期,这考验着高新区、建设方、投资方等能否做到精准调度、精密配合。
“包括进去多少车辆,渣土怎么运输,从哪个通道走,都不能有任何偏差。最终一个星期顺利完成,但实际上只用了五天,其中有两天在下雨。”回忆起项目刚进场的情景时,张喜松仍有些激动。
营商环境只有更好,没有最好。在优质的营商环境下,项目得以轻装上阵,加速奔跑。
“又踏层峰望眼开,且待佳令破晓来”。随着湖南兴怀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首台窑炉点火,怀化将把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推动城市转型的重要部署,为进位赶超夯实产业基础,释放内生潜能。
我们相信,今后越来越多的高端制造企业将进驻怀化,示范效应带动要素聚集,怀化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,武陵山片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美好蓝图一定会变成现实。